趁火打劫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1-21 18:49

趁火打劫:趁,乘机;劫,强行抢夺。成语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正处于一片混乱时,乘机抢夺人家的东西。比如趁别人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乘机害人。也就是乘敌人有危机而加以攻击的策略。

心术不正的“趁火打劫”是乘人之危劫掠别人财物或出于某种企图而把别人搞垮,这种行为历来被正人君子所鄙夷,为人不齿,但却又不能不防。

趁火打劫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敌人的内部矛盾尖锐,我方正好可以乘此有利时机出兵攻打他们,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从《周易》夫卦彖辞“刚决柔也”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注释】

1、敌之害大:害,指敌人遭遇的困难。

2、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夬卦》。在这里,“刚”是指己方,“柔”指敌人。刚决柔,意思是一旦强者出面,弱者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计谋中指乘敌之危,乘势取胜。

趁火打劫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译文】

敌人遭遇内乱,就乘机占领其土地;敌人遭受外患,就乘机掠夺其民财;敌人内忧外患,就乘机占领其国家。例如:越王勾践乘吴国国内遭遇大旱灾,连螃蟹和稻谷的种子都没有的困境下,乘机策划进攻吴国。后来终于等到吴王夫差率领精锐部队北上到黄池与诸侯会盟,国内空虚的大好机会,大举进攻吴国,不费吹灰之力,大获全胜。

【计名源出】

本计出自《孙子兵法》“乱而取之”的思想,而“趁火打劫”这个词的出处则来自《西游记》。

唐僧和孙悟空路过观音院借宿,受到金池长老的盛情接待。结果悟空一时兴起跟金池长老斗富,拿出了观音送给唐僧的袈裟炫耀,被贪心的金池长老看中。金池为了占据袈裟,命令寺里的和尚放火,想烧死唐僧和孙悟空。他的奸计被孙悟空识破。悟空到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来避火罩,保住了唐僧,还吹起一阵神风,将观音院反烧成一片瓦砾。

可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场大火惊动了四周的妖魔鬼怪。观音庙正南二十里处黑风山上黑风洞的黑风怪与金池长老素有交情,它见庙中起火,本来准备前去相救的。可赶到庙中,看到了方丈屋里的袈裟,知道是佛门宝贝,也起了贪念,于是不再救火,反而趁火打劫,拿起袈裟,驾起黑云,径直返回了它的洞府。而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金池长老不但没有得到袈裟,连自己的宝贝也被焚烧殆尽,羞愧难当,一头撞死了。

趁火打劫一词即由此而来。

趁火打劫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计谋精解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因而穷于应付,自顾不暇的时候,也正是其防卫能力最弱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个由敌人自己为我们提供的可乘之机,向敌人发起突然进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趁火打劫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

(一)乘人之危,抱薪救火。在敌人发生危难之时,向敌人发起主动进攻,夺取利益,往往很容易获得成功,也可称为乘间取利,乘人之隙。对方后院“起火”,我方装出“救火”的姿态前去凑热闹,这样既不会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救火”过程中,我方便暗中捞取好处,或在暗角再点“新火”,再给他制造更多的困难,这样就可以轻易地把敌人置于死地。也可称为火上浇油或落井下石。

(二)助纣为虐,入伙分利。火是别人放的,别人在趁火打劫,这时我方乘机插手,助上一臂之力,事成之后,论功分肥。

当对方采取趁火打劫之计时,我们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一)关好门户,不给敌人可乘之机。趁火打劫者一般都是乘隙取利,乘乱取利,如果我们关好门户,防止外人乘机进入,那样敌人也就找不到可乘之“隙”了;如果我们虽遇危难,仍然临危不乱,井然有序,敌人也就无可乘之“乱”了。敌人可乘之机就是我们“家里着火”。根除了“失火”的火源,使我们这里不发生火灾,那么,敌人就无可乘之机了,这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

(二)重点防卫,一致对外,使敌人无利可图。遇到危难,损失是很难免的,但要尽量减少大的损失。如果敌人乘我们内乱之时来进攻的话,那么,自己内部发生矛盾的双方要清醒地认识到,“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道理。立即捐弃前嫌,一致对外,这样才能对双方有利。

趁火打劫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政治谋略案例

袁绍用计夺冀州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挟天子以专权。关东诸侯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联合起兵讨伐董卓。然而,讨董联军攻占洛阳后,各路诸侯便各怀鬼胎,迁延时日,不肯与董卓的军队交锋,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一场讨伐不了了之,各路军马纷纷散去。

当时,洛阳城几乎化为废墟,袁绍觉得在洛阳逗留无益,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观望形势发展。渤海郡属冀州,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优粮足,袁绍于是和部下暗中算计起来。

初平二年(191),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怎能光靠人接济为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韩馥却是才庸智浅之人,将军何不取之!”

得到袁绍赞同后,逢纪进一步具体谋划说:“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面对公孙瓒的进攻,韩馥这样的无谋之辈肯定会请您协助守冀州。您便可趁势行事,冀州唾手可得。”

袁绍闻言大喜,随即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应约发兵,打着讨董的旗号,实际上却杀奔冀州而来。袁绍接着又遣能言善辩之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大惊,忙召集谋士荀谌、辛评二人商议对策。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锐不可当。今袁绍智谋过人,手下名将众多,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公孙瓒自然不敢来犯。”韩馥认为有道理,便遣人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怎能将州权委托给他?这等于引虎入羊群啊!”忠厚的韩馥答道:“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现在我决计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诸位不要再反对!”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不听忠告,只好叹息而出。

没过几日,袁绍应韩馥之邀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忠于韩馥的耿武、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便伏于城外,欲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斩杀。袁绍入据冀州后,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架空韩馥,逐渐篡夺韩馥之权,终将冀州据为己有。至此,韩馥悔之已晚,只好弃下家小,只身投靠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如果袁绍以武力夺取冀州,不仅要损失大量将士,而且会在道义上受到谴责。于是袁绍采纳逢纪的计策,故意给韩馥制造“危机”,继而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兵不血刃地占据了冀州。

趁火打劫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军事谋略案例

沙俄乘虚而入恫迫清王朝割土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得逞,1856年至1860年,英国联合法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昏庸腐朽的清王朝于1858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度出兵攻占舟山、大连、烟台,封锁渤海湾,继而又攻占塘沽、大沽、天津,并一度占领北京城,强迫清政府又新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中国除允许外国公使驻京,准许内地自由传教,增辟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等通商口岸外,还改订了关税,割让九龙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800万两。

当时,清王朝正在对内用兵,大规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且屡屡失利,又遭到英、法等帝国主义野蛮入侵,处于内忧外患、捉襟见肘的危急时刻。其间,早已觊觎中国领土主权的沙皇便利用清王朝的昏庸腐朽和国内危机,特别是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利时机,乘虚而入,趁火打劫,采取一系列步骤,以实现其扩张主义的野心。

1858年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进攻天津、威胁北京之时,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带兵从俄境出发,顺黑龙江而下,直抵瑷珲,造成兵临城下之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同年6月13日,沙俄又以“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为名,诱使清王朝与之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规定向俄国增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个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许俄国一律照办;俄国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允许俄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一律享受。

1860年11月14日,沙俄再次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俄国在库伦(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领事馆。

就这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武力恫吓与政治诱骗两种手段交互运用,趁火打劫,兵不血刃地侵占了中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得到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以武力侵华所得的同样多的各种特权。

趁火打劫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商战谋略案例

微软收购诺基亚

2013年9月,IT界发生了一件引发全球关注的收购案,那就是微软公司收购了诺基亚的全部手机业务。昔日2G时代的手机霸主,如今已寄人篱下,这不知会引起多少人的叹息。

诺基亚是一家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手机连续14年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第一。在2003至2006年全盛时期,诺基亚完成了击垮爱立信,收购西门子、摩托罗拉等巨头的经典战绩。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当时其他手机市场占有率20.6%。在中国,诺基亚手机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有手机的地方就有诺基亚。

然而,IT行业没有永远的王者。2010年,乔布斯的苹果帝国悄然崛起,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迅速风靡全世界。而诺基亚手机由于其操作系统和功能、款式没有跟上用户的需求,被苹果手机迅速击败。如今,苹果产品在某些中国用户心中,已俨然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就在同一时期,三星手机也开始崛起,并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智能手机。诺基亚面对多重夹击,自然是奄奄一息,几乎快销声匿迹。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IT巨头的微软公司,在诺基亚的市值几乎是上市以来最低谷的时候,以7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诺基亚的全部手机业务。从此,微软可以使用3万项实用专利和专利申请,可以从诺基亚处获得8500项专利。此外,微软可以使用诺基亚的专利授权及第三方资源,包括IBM、摩托罗拉等。微软可以将这些资源与此前同三星、苹果、LG的项目相结合,从而减少每部Windows Phone 8手机的专利费。

微软收购诺基亚,不仅可以获得无数专利,防范苹果和谷歌公司的挑战,还可以帮助微软巩固欧洲市场,并推动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逆袭。由此看来,这场收购,不像雪中送炭,更像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