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骂槐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1-21 19:20

指桑骂槐:桑,桑树;槐,槐树。表面上指着桑树,实际上在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却骂另一个人。在军事中指用警告诱迫等暗示手段达到统领部下和树立威严的一种谋略。

指桑骂槐一是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骂槐”双管齐下,对弱小的敌人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来不战而胜,对于强敌也可以旁敲侧击进行威慑。二是自己要做到令行禁止、法令严明,这样,“杀鸡儆猴”的时候才能更有说服力和震慑力。

指桑骂槐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

强大者要慑服弱小者,需要用警戒的方法诱导其就范。这就如同《易经·师》卦中所言: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能够使人们顺从,从而获得最后的胜利。

【注释】

1、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凌,控制、凌驾于。警,警告、敲打。

2、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周易·师卦》。刚中而应,指将领只有威严适度才能得到士卒的响应和拥戴。行险而顺,指如果主将威严适当,坚毅果敢而不残暴、不软弱,士兵就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杀向敌人,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

指桑骂槐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译文】

统率一个还没有顺服你的军队去对敌作战,如果你调遣他们,他们违抗命令,这时你用金钱收买他们,反而会引起他们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故意制造事端,惩罚某人发生的过错,借以暗示警戒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所谓警告,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诱导制服他们:这是一种以刚猛险毒的手段驱使他们服从管制的方法。或者说:这也是一种调兵遣将的方法。

【计名源出】

计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地抱怨。”比喻一种间接对别人进和批评、指责的方法。指桑骂槐用到军事上,则是指一种“惩一戒百”“杀鸡儆猴”的谋略,利用它来保证号令统一,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以提高部队的战斗。

指桑骂槐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计谋精解

指桑骂槐,原意是指着桑树骂槐树,后来引申为一种骂人的艺术:指着此物骂彼物,使被骂物得以警戒,又找不到回击的把柄,即便咬牙切齿也无可奈何。运用指桑骂槐可以避免正面冲突。此计谋用在军事上,是指在面对众多下属的时候,为了统一组织内部的意志和行动,防止兵不服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出现,或在面对弱小敌人的时候,为了能不经直接的武力攻击就使其慑服,防止其伺机反抗,我们可在暗中借故对有关的人进行警告或采取适当强硬的态度加以诱迫。这是一种暗传信息,树立威信,统御众人的心理战策略。此计谋用在商战上,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自己的商品大加赞颂,在夸赞自己的同时,暗骂竞争对手的商品,从而将消费者拉拢到自己身边的谋略。

指桑骂槐之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

(一)杀鸡给猴看,使其警觉,从而乖乖就范。猴子是一种很顽皮的动物,经常不服调教,驯猴人无可奈何,便当其面杀鸡,用鲜血淋漓的惨状来威胁恐吓它,这样猴子便乖乖地驯服了。这是通过处理小的来警戒大的,有时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处理其中的某一个人来警戒众人,这就是杀一儆百的方法。杀鸡儆猴和杀一儆百都是间接警告、使其慑服的策略,其中一个杀其异类,一个杀其同类,而对要警戒的真正对象却不直接动手。这是通过惩罚一个人来吓唬别的人,以使其顺从的计谋。

(二)旁敲侧击,无情责骂。在不便公开责骂时,就要绕个弯子,迂回地表达自己的责难或不满,而不是直截了当地指明意思。其实,旁敲侧击的责骂方式更具有杀伤力和震慑力。

(三)敲山震虎,警戒呈威。也就是用敲击山梁的办法来显示威风,进而震慑老虎,在这里敲山只是一种摆出来的架势,是在向老虎展示自己的威力和强硬态度。使老虎意识到对手是很强大的,是不可小觑的,也是很难对付的,如果不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顺从或降服,就会被杀掉甚至吃掉。

当对方采用指桑骂槐之计时,我们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加以应对:

(一)仔细观察和分析,探清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能为假象所迷惑。我们一旦处于弱者地位时,探清对方的虚实很重要,因为如果对方是在虚张声势,而实则色厉内荏的情况下,我们误以为这些都是真实的,被其虚假的强硬所吓倒,就会失去难得的机会而吃亏、上当。相反,如果在对方确有很强实力的情况下,我们低估了他们的力量,不能尽快知难而逃,只会自投罗网,后悔莫及。

(二)联合众人的力量,绝不能将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对方的力量确实很强大,而自己一时无法与之对抗时,摆脱困境的积极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联合众小以抗一强,众多弱小者联合起来,如果进攻则会形成“好虎抵不住一群狼”之势;如果防守,则会形成“法不治众”之势。有一句歌词写得好: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力量大。绝不要做离群的孤雁,其哀鸣只能证明它的痛苦和无助。

(三)积极救助“桑”树,使对方的企图无法得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劈竹子的时候,头几节劈起来比较困难,只要劈开了头几节,无论竹子多粗多长,都会“迎刃而解”。指桑骂槐有时也会产生这种破竹之势,尽管我们暂时没有被当作“桑”,但是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遏制住其“骂槐”的势头,我们自己也将难以自救。所以,在“槐”树被骂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千方百计地给予支援,使它能顶住对方的气势,不致产生更大的突破口。这样,敌人指桑骂槐的阴谋也就无法继续,只得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指桑骂槐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政治谋略案例

晏子针锋相对“骂”楚王

春秋末期,齐国宰相晏子个头很矮。

有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能言善辩的晏子来了,便想借机侮辱他。

楚王先叫人在城门的旁边开了小门,打算让晏子从小门进城。

晏子一见,针锋相对地说:“出使狗国,才从狗洞里进城,我今天出使到贵国,不希望从狗洞子里进去。”楚王一听没了辙,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进来。

晏子拜见楚王时,楚王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他不但不请晏子入座,而且还拖着长腔问晏子:“你们齐国难道再没有旁人了吗?怎么把你给派来了呢?”

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的都城临淄有的是人。大伙要是把衣袖举起来,就能把太阳遮住;大伙要是挥手洒把汗,就能流成一条河,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不过,我们齐国有个惯例,那就是在对外派使臣时,凡是有德有才的人当国王的国家,我们就同样派有德有才的人去出使;凡是缺德少才的人当国王的国家,我们就同样派没德没才的人去出使。我晏婴在齐国是个既无德又没才的人,所以齐王派我到你们国家来当使臣。”

楚王听了,羞得满脸通红,只得让晏子坐下。

晏子刚落座,就见有个人被捆绑着押了上来。楚王故意大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押解的人回答说:“这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以为这下子准把晏子难住,便冲着晏子说:“你们齐国人都惯于偷盗吧?”

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说,橘子树长在江南时是橘子,可是移栽到北方,就变成了枳子。橘子和枳子的叶子长得都一样,但是结的果子的味道却大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江南和江北的水土不同!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不盗,到了贵国,便成盗贼,为什么呢?大概是你们楚国的水土让他变的吧!”

楚王见难不住晏子,只好笑了笑,自言自语地说:“我这真是咎由自取啊!”

朱元璋校场“斩”徐达

1356年,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攻下集庆后,准备攻打镇江。就在攻打镇江的拂晓,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徐达将军迟迟未露面。突然,一条惊人的消息传到了大军聚集的校场:徐达将军已被抓了起来,马上就要问斩。

众将士吃惊非小。徐达将军自跟朱元璋起兵以来,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究竟他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要砍掉脑壳?

过了一会儿,只见徐达将军被反绑着押了过来,后面跟着两名手捧钢刀、杀气腾腾的刽子手。朱元璋也在众卫士的簇拥下来到校场。

执法官用洪亮的声音宣布:“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不知管束部队将士,军中屡次发生欺压百姓的事情,坏我红巾军的名声。为严明军纪,对徐达应予斩首示众!”

众将士一听都吓得脸色惨白,见朱元璋要动真格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帅府都事李善长硬着头皮给朱元璋跪下,说道:“徐大将军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当下军务紧急,正是用将之时,望元帅宽恕他!”众将士也都一齐跪下,哀求说:“军中发生的欺压百姓之事,不能只怪罪徐大将军,我们亦有责任。求元帅饶恕他!”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半晌,他终于站了起来,口气坚定地问道:“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众将士异口同声地回答:“替天行道,除暴安民!”

“大家说得对,”朱元璋点点头,“我们起兵反元,就是因为元朝官府欺压百姓。如果我们推翻了元朝,反过来又欺压百姓,那么我们不就和元朝官兵一样了吗?要不了多久,别人也会替天行道,起兵除我们的暴了!”

李善长见朱元璋语气有所缓和,又趁机哀求道:“徐大将军跟着元帅多年,战必胜,攻必克,劳苦功高,这一次就原谅他吧!”

朱元璋听后,沉吟了半晌,才指着徐达喝道:“看在众将士的分上,这次暂且饶了你。以后军中再发生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说罢,朱元璋拂袖而去。

松了绑的徐达又恢复了大将军的威风,他当场宣布:“打下镇江后,一不许烧房,二不许强抢,三不许欺凌百姓,四不许调戏妇女。违者砍头示众!”于是,徐达将军率领这支纪律严明的大军很快攻占镇江。进城后,大军秋毫无犯,当地百姓拍手称赞,奔走相告。

朱元璋见到这种情形后十分高兴,他把徐达叫来,一把拉住徐达的手说:“贤弟,校场那幕,实在委屈你了!”徐达笑道:“元帅高明,没有校场那幕,怎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军纪!”

原来,红巾军自打下南京以后,军纪松懈,强买强卖、调戏妇女之事屡有发生,朱元璋为此忧心忡忡。他知道光靠抓几个违纪将士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于是就导演了假斩徐达这场戏。

《汉书·尹翁归传》说:“以一儆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朱元璋通过假斩徐达来告诫众将士一定要遵守军纪,这一杀鸡儆猴的计谋果然灵验。

指桑骂槐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军事谋略案例

郭威杀爱将以治军

五代十国时,后汉爆发了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沆瀣一气的“三镇之乱”,后汉朝廷派大将郭威统兵征伐。郭威出征前向老太师冯道请教治军之策,冯道说:“李守贞是员老将,他所依靠的是士卒归心,如果你能重赏将士,定然能打败他。”郭威连连点头。

郭威率兵进抵李守贞盘踞的河中城(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外,断绝了河中城与外界的联系,以长期围困的方法,逼迫李守贞投降。遵照冯道的教诲,郭威对部下有功即赏,将士受伤患病即去探望,犯了错误也不加惩罚,时间长了,冯道之法果然赢得了军心,但却滋长了姑息养奸之风。

李守贞陷入重围,几次想向西突围与赵思绾取得联系,都被郭威击退,几乎是一筹莫展。一天,李守贞忽然听到将士们在议论郭威治军的事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让一批精明的将士扮作平民百姓,潜出河中城,在郭威驻军营地附近开设了数家酒店,酒店不仅价格低廉,甚至可以赊欠。郭威的士卒们三五成群地到酒店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将领们却不加约束。李守贞见妙计奏效,悄悄地遣部将王继勋率千余精兵乘夜色潜入河西后汉军大营,发起突袭。后汉军毫无戒备,巡逻骑兵都喝得不省人事,王继勋一度得手。

郭威从梦中惊醒,急忙遣将增援,但将士们你看我,我看你,竟畏缩不前。危急中,裨将李韬舍命冲出,众将士才发一声呐喊,鼓足勇气,跟了上去。王继勋兵力太少,功亏一篑,退回河中城。

这一次突袭为郭威敲响了警钟,使郭威痛感军纪松弛的危险,于是下令:“如果不是犒赏宴饮,所有将士不得私自饮酒,违者军法论处。”

谁知,军令刚刚颁布,第二天清早,郭威的爱将李审就违令饮酒。郭威又气又恨,思索再三,还是令人将李审推出营门,斩首示众,以正军法。

众将士见郭威斩杀爱将李审,放纵之心才有所收敛,军纪得以维护。不久,郭威向河中城发起攻击,一举平定李守贞,又平定了赵思绾和王景崇,“三镇之乱”结束了。

孙武军中无戏言

春秋时的孙武,著有兵书十三篇,吴王阖闾看过,叹为奇才,乃遣伍子胥聘他来做事。

见面之后,吴王说及本国兵微将寡,问怎样才可以扩军强国。孙武将当前形势分析过后,说:“我的十三篇兵法,不但可施于军旅,还可以动员妇人女子,驱而用之!”

吴王大笑起来,说:“我从来未曾听说过可以训练女人上战场杀敌的!”表现出轻视之意。

孙武说:“不相信可以当面试试看,如不成功,甘当欺君之罪!”

“真的吗?”吴王说,“好,且看看你的本领!”乃在后宫选出三百名宫女,交给孙武调遣。

孙武又请求吴王派两位宠妾为两队队长,以便号令。吴王允许,宣宠妾右姬左姬到来,对孙武说:“这两位美人是寡人最宠爱的,可充任队长否?”

孙武说:“可!但军旅之事,纪律森严,有赏有罚,号令才行。”当即令两人为队长,复立一人为执法,两人为军吏。以力士数人为牙将,击鼓鸣金传令。

孙武把宫女编成左右两队,右姬管右队,左姬管左队,各披挂兵器,示以军法:一不许队伍混乱;二不许交谈喧哗;三不许违犯约束,私自行动。

第二天一早,宫女们齐集校场训练,吴王也坐在楼上观看。三百多名娘子军个个全副武装,右手握剑,左手拿盾,分站两旁。吴王看见心爱的宠姬威风凛凛,心里着实欢喜。

孙武升帐了,传令布阵,将黄旗两面,授给两位队长,令为前导,众女跟随队长之后,五人为伍,十人为总,要紧随相继,不得脱离。听鼓声进退,脚步不得混乱。

传谕已毕,令队伍皆跪下听命。过了一会儿,孙武又下命令:“鼓声一响,两队齐起;鼓声再响,左队向右转,右队向左转;鼓起三通,各挺剑互斗。锣声起时收兵!”

号令一出,众女都掩口嬉笑起来。击鼓的军士禀告,第一次鼓已去过了,各人或起或坐,参差不齐。

孙武离座正色说:“约束不明,申令不信,将之罪也。可再申前令,解释清楚!”

军吏奉命再大声告谕一次。鼓吏再击鼓,但众女依旧嬉笑耳语,挨肩斜倚,像品评花会一样。

孙武卷袖而起,亲自擂鼓一通,又再次申解前令,但自队长以下,无不大笑起来,莺声燕语,好似百鸟归巢。孙武忽然双目一瞪,大发虎威,喝问:“执法吏何在?”

“有!”

“约束不明,申令不信,将之罪也;今已约束再三,而士不听令,依法该当何罪?”

“当斩!”

“军士不能尽斩,罪责应及队长。左右,将队长斩首!”

左右见孙武正发怒,不敢违抗,便将两姬捆绑起来。

吴王看见,大吃一惊,急命人持节驰救,令曰:“寡人已知将军的用兵能力了,但两姬乃寡人心爱之人,非此两人,食不甘味,睡不安寝,请看寡人面上,赦免一番!”

孙武拒绝,说:“军中无戏言,臣已奉命为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徇君命,赦免有罪,将何以服众?斩!”

不一会儿,两姬头颅已挂起来了,宫女无不身体发抖,牙关发颤,诚惶诚恐地跪在帐下听令。

经此一斩,全军凛然,进退左右,皆规规矩矩。

指桑骂槐意思故事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商战谋略案例

凯瑟琳“指桑骂槐”巧经营

从厨房里闯出来的美国面包大王凯瑟琳·克拉克,标榜自己的面包是“最新鲜的食品”,为了取信于消费者,她在包装上特别注明了烘制日期,保证绝不卖存放超过3天的面包。

许多人抱怨凯瑟琳未免太认真,一个面包放3天也坏不了,为什么非要3天换一次不可?

凯瑟琳认为,对于食品来说新鲜度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信誉,自己的面包就不同于别人的面包,就成功了一半。

针对经销商方面的问题,凯瑟琳实行了一套新办法。由公司派人把烤好的面包用车直接送给经销商,按地区编排了一个循环表,每3天送一次,同时把经销商店没卖完的面包收回。如果有的店不到3天就把存货卖完了,可以随时用电话通知,马上就送货上门。

这样的方法,麻烦了自己,方便了经销商,但却使自己的原则“超过3天不卖”得以坚持实行,保证了上市面包的新鲜。

一年秋天,一场洪水导致了面包紧缺。凯瑟琳公司的外勤人员由于没有接到特别的指示,照常按循环表出外到各经销店送刚烘制出来的新鲜面包和回收超过期限的面包。

一天,运货员开车从几家偏僻商店回收了一批过期面包,返程途中,停在人口稠密区的一家经销店前,立刻被一群抢购面包者包围住了,提出要购买车上的面包。

运货员解释面包是过期的,不能卖给大家,反而被误解为有意囤货“居奇”,人越围越多,几个记者也加入其中。

运货员被逼得无奈,只得重申:“各位先生、女士,请相信我,我绝不是想囤货投机而不肯卖,实在是我们店规定太严了,车上面包全是过期的,如果老板知道我把过期的面包卖给了顾客,我就会被开除。因此请你们原谅。”

由于大家迫切需要面包,这车面包最后还是在双方的“默契”下,很快被“强买”一空。

在这场面包风波里,凯瑟琳指责运货员违反规定,卖过期面包给顾客,甚至要处罚他们。实际上是“骂”其他面包商的面包不新鲜,这就是巧使“指桑骂槐”妙计,树立起自己面包最新鲜的良好形象,对经常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来说,这自然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

几位新闻记者将获得的这一新闻着力渲染,登在报上,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凯瑟琳公司的新鲜、诚实无欺给消费者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这一点,凯瑟琳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工夫,就把一个家庭式的小面包店完全变成现代化大企业,每年的营业额从2万多美元猛增到400万美元,跻身于世界经济强人之列。

瑞士表店巧扬家丑出奇制胜

瑞士一家表店门庭冷落,不甚景气。一天,店主贴了一张广告说:本店一批手表,走时不太精确,二十四小时慢二十四秒,望君看准择表。广告贴出,表店门庭若市,很快销完了全部库存积压的手表。

运用扬家丑的策略可以打消顾客对商品和企业的担心和不信任感,超越企业与顾客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它更是直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以诚为本,以诚相见,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诚实的企业形象,以扩大商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这一招数属于指桑骂槐的经营谋略,可以在竞争中起到心理上的威慑作用。在市场上,当对手蠢蠢欲动、企图挑战,或市场的潮流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时,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发出警告或进行干预,能以最快的速度将不利因素铲除,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十六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