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意思,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1-21 21:32

第六计声东击西:就是故意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动,一举歼灭敌人。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1、敌志乱萃:取《周易·萃卦》“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原意是草,这里形容像杂草一样纷乱。

2、不虞:意料不到,不及防备。

3、坤下兑上:此即注释[1]中提及的《周易·萃卦》,该卦说水聚集在高出地面之处,肯定会东南西北流,导致溃决。在此可以指,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受到良好训练,素质不高,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正确指挥,就最终难逃失败。

4、主:统帅,指挥。

【译文】

敌军一片混乱,往往容易出现来不及提防的空隙,就像水聚集于高处必然会溃决一般,我们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不能自主这一时机,迅速予以消灭。

【按语】

西汉时期,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东北,遂乘城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声东击西的意思,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计名源出】

声东击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迫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先忏而后合,前冥而后明。”这段话的大意是:用兵的原则,对敌人先佯作柔弱的样子,而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去打击它;将要发展,先做出收缩的样子;准备向西面进攻,而先佯作向东进攻;先示以与意图相悖的行动,然后再完成实现意图的行动;先隐藏自己的计划,然后再进行公开行动。

声东击西的意思,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的意思1】

声东击西说的是出奇制胜,其用意在于转移敌人的目标,使其疏于防范,然后再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进攻。声东击西,是以制造假象、佯动误敌来伪装攻击方向的谋略。通过巧妙地制造假象,促使敌人的指挥意志发生混乱,我方乘机攻其不备,一举击败敌人。

此计的用法很多,一般在我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使用。保证此计成功的关键是我方的企图和行动要绝对保密,这样才能时刻争取主动,否则只会陷于被动,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声东击西之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

(一)忽东忽西牵制敌人。就是指我方的进攻方向很不固定,忽而出东,忽而出西;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把敌方弄得团团转,无法确定我方的主攻方向和真实意图,只好处处被动设防。时间一长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我方即可利用时机大获全胜。

(二)即打即离迷惑敌人。就是指我方时而前来挑战,时而远远离开;敌方以为我方要打,我方却没有打;敌方以为我方不打,我方却突然发动袭击。弄得敌人摸不着头脑,无法做好战前准备,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发动佯攻欺骗敌人。就是指我方故意向甲地发动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等到敌人把兵力调到甲地时,我方突然在乙地发起猛攻。敌人知道上当时,为时已晚。

(四)避强击弱打击敌人。就是指在我方忽东忽西的进攻下,敌人无法正确布置主力。这样,我方就避开了敌之锋芒,乘机猛攻敌之薄弱环节,敌人无力应对,只好妥协,就范。

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来应对声东击西之计:

(一)首尾呼应以备不测。据说在常山有一种蛇,它的奇异之处是打它的头则尾至;打它的尾,则头至;打它的中间,则首尾俱至。为了防止敌人对我施以声东击西之计,必须像常山之蛇一样,建立首尾呼应之阵。这样一处受到攻击,另一处就可以立刻赶到救援,这是应对敌人这一阴谋的良方。

(二)勤于观察善于分析。敌人装得再像也总有蛛丝马迹会露出来,就看我们是不是勤于观察善于分析,如果是这样总是可以发现破绽的。

(三)换位思考以防被诈。我们要经常站在敌人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设想我是对方我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然后看敌人的所作所为与自己所设想的是否相同,如果完全相悖,那么就应该防范敌人,以免被诈。

声东击西的意思,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的意思2】

声东击西是指在作战时忽东忽西,若即若离,人为地给敌人造成混乱,让敌人摸不清你的企图,或者让敌人误解你的企图,从而发动有效进攻,趁机歼灭敌人。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让他领兵平叛。此时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驻扎在昌邑城坚守不出。甚至汉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他还是不为所动。周亚夫暗中派军截断叛军粮道,劫走叛军粮草。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坚守不出。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由于有准备,所以很快击退叛军。叛军退却时,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大胜。

东汉末年,朱隽在宛城围攻黄巾军,他先在城外筑起小山观察城内的情况,然后鸣鼓进攻,但是他下令让一小部分军队大张声势,向西南方向佯攻。这时黄巾军仓皇集中兵力,防守西南。可是朱隽却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出其不意猛攻西北,西北防守薄弱,被朱隽攻入城中。

从以上两个战例来看,运用声东击西这一计谋,须观察对方主帅素质如何。当敌人混乱时,计谋就有成功的可能;否则就有可能弄巧成拙,自取败亡。在前一个例子中,叛军的声东击西之计被周亚夫识破,遭到失败;后一个战例中,朱隽的声东击西之计却大获成功。由此看来,计谋运用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敌方将领和我方将领的军事素养。

【声东击西的意思3】

声东击西:声,声张。表面上声张着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指忽东忽西,巧妙诱敌,给对方制造错觉,乘机消灭敌人的出奇制胜的战术。

此计一般在我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使用。“声东”是虚晃一枪,“西”才是主攻目标。使“西”成为敌人不及之处是保证此计成功的关键。“声东击西”的目的在于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使其疏于防范。

三十六计目录